
已經有實支實付住院醫療、傷害醫療、骨折未住院等保障,還需要加保骨折險嗎?
骨折險的全稱是意外骨折及脫臼保險金,所以範圍包括了骨折及脫臼。
賠骨折從部位和程度比例計算
骨折時,最傳統的方法就是徒手復位,再打上石膏或副木做外固定。為加速癒合及復原,採用開放性復位術,打開傷口,植入骨板及骨釘固定。徒手復位或開放性復位手術費均有健保給付,內固定用的不銹鋼骨材也有健保給付,惟較能滿足醫療品質需求的鈦合金骨材需自費,加上其他醫材,往往得花上八萬十萬。
骨折險理賠骨折,是按照骨骼部位給付比例,並加以區分完全骨折,不完全骨折,骨骼龜裂程度的給付百分比計算保險金。
例如,大腿骨頸給付比例為100%,手指骨比例為5%。
完全骨折以100%計,不完全骨折50%,骨骼龜裂25%。
(有的保單比例計算不同,要以各契約為準)
假設範例
大寶投保20萬保額骨折及脫臼險,發生大腿骨頸完全骨折,將獲得20萬X100%X100%=20萬元,如果是一手指骨骨骼龜裂,理賠金就是20萬X5%X25%=2,500元。
賠關節脱臼,髖關節賠最高
脱臼的理賠範圍主要包括六大關節肩、肘、腕、髖、膝、踝,及足關節與其他關節,不同關節給付比例不同。
例如髖關節脱臼30%,腕關節10%。
(有的保單比例計算不同,要以各契約為準)
脱臼是關節完全脫離原來位置,脱位是部份位移。通常單純脱臼、或是脱位,採用徒手復位術可將關節擺正,手術時上麻藥、肌肉鬆弛劑,醫生用手或其他裝置輔助加以牽引、旋轉等,復位後用輔具固定一段時日。此外,還可視情況採用關節鏡經皮復位,或復位加內固定器材。徒手復位與關節鏡經皮復位,算閉鎖性復位術。
比較嚴重時需要採用開放性復位術,切開皮膚完整看到脱臼關節,植入內固定器,或對受損的肌腱、關節組織加以修復。
要注意的是:骨折險明白約定理賠開放性復位術,不包含徒手復位術與關節鏡復位術等閉鎖性復位術。
骨折險可彌補健康療養及收入損失
醫療上的支出損失,可由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和傷害醫療限額保險來補償。但骨折與脱臼常需要一定時間休養,為填補健康上的損失和暫時中斷的工作收入,傷害住院醫療日額保險,有提供骨折未住院保險金,另外可檢視手術險所提供手術範圍有無包括骨折復位術、脱臼復位術,是不是徒手或開放式都有。而骨折險可以在意外傷害發生時,與傷害住院醫療日額、手術險組成三層保障。
通常發生脱臼,都伴隨骨折,所以骨折及脫臼險可分別給付。
例如大寶大腿骨頸完全骨折,髖關節脱臼,施行骨折復位、脫臼開放式復位手術,那麼保險金將獲得(20萬X100%X100%)+(20萬X30%)=26萬元。
骨折及脫臼險主要在加強保障,可用來提高健康損失、停止工作損失的金錢補貼,可不是直接填補醫療損失喔。當覺得傷害住院醫療日額「骨折未住院保險金」、手術險裡骨折或脫臼手術保險金不夠滿足健康、收入損失時,就可加保骨折及脫臼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