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心律不整是國內很常見的心臟疾病,多發生於中老年人,青壯族也不少見。目前心律不整治療中所採用的心導管檢查和導管電燒手術,在醫療險保單中時有理賠認定上的疑義,保戶不可不察。
依照醫學歸類,心律不整分為心跳過慢、心跳過快和心跳不規則三種,心臟的跳動從右心房內的竇房結開始與控制,藉由電氣傳導房室結、希氏束、蒲金氏束來刺激心臟肌肉收縮,當電刺激有障礙,就帶來心臟跳動快、慢、不規則問題。像竇房結病變症候群、房室傳導阻礙造成慢跳,心室頻脈心房撲動、心房顫動、心室頻脈造成快跳。
心臟電燒手術屬放射線診療節
治療心律不整有藥物控制,手術有心導管燒灼、植入心律調節器或整流去顫器、暫時性經靜脈電極刺激、傳統開心手術等侵入性手術。除導管燒灼術由心臟內科醫生執行外,餘為心臟外科醫師執行的外科手術。
心導管燒灼術,醫生常告訴病人叫「心臟電燒手術」,正式的手術項目為「不整脈經導管燒灼術」,屬於健保醫療服務項目及支付標準第二部第二章第二節「放射線診療」222,實際是由電氣生理檢查過程中,加上電能轉換熱能來燒灼心臟內造成心律不整的多處病灶。
手術過程就是心導管術一種
此項治療需在具心血管攝影、電生理檢查、電生理刺激器、射頻電流、心臟去顫器等設備下執行。導管可從大腿鼠蹊部或頸部穿刺靜脈,不用全身麻醉,在穿刺部位局麻,靠放射影像設備導引,將數條電極導線送入房、室,經電生理刺激以記錄心內電氣訊號,再透過電流(如射頻)在電極末端產生熱能,將不正常的病灶逐一燒灼。整個過程約3~4小時,病人處於清醒狀態,過程中會感到心臟明顯燒灼疼痛。
使用新增功能特材要自付差額
不整脈經導管燒灼術又分2D定位和3D定位,健保均有給付,其中特材「立體定位(3D)灌注冷卻式診斷電燒紀錄導管」會給付,手術+特材的部分負擔約1萬元。但若要升階使用「具壓力感應功能」的3D電燒導管,或是「治療心房顫動冷凍消融導管」,要自付差額,像後者自付差額金額約12萬,再加上部分負擔。詳情參見→ 治療心律不整,新穎特材自付差額12萬 。
不整脈經導管燒灼術確為「手術」一種,但卻不是「外科手術」。
保單用語「手術」「外科手術」有別
保單約定內容有以「手術」名之,有以「外科手術」名之。保單採後者設計的保險公司,或以融通給付方式理賠,或以非外科手術拒賠。保單採前者設計時,因手術項目表沒有記載此一項目,保險公司與保戶往往因比照認定的手術倍數意見不同。
按保單設計通常以當時健保手術節227項目及其支付點數推算理賠倍數,手術節支付點數為純粹手術技術費用,但在其他支付節的手術,支付點數包含其他費用,像不整脈經導管燒灼術從3.6萬~4.9萬不等,包含了一般材料、放射線設備及材料、血壓及心電圖監視等,以支付點數來比照手術項目表上程度相當的手術理賠,說不通。
保單手術項目表上較為接近的手術為「經靜脈插入暫時性電極」(參見文末健康小秘書),惟難以比照心臟外科開心手術「心房切割隔間之不整脈手術」。保戶或可主張在兩種手術項目間協議一定倍數或金額。
新保單不賠非227手術,可選有列特定項目
近年新發行保單有將手術界定以健保手術節227為範圍,因此,已將不整脈經導管燒灼術排除手術給付範圍之外。保戶加保時,可多了解保單有無增列「特定診療」或「特定處置」項目表,像有的保單將不整脈經導管燒灼術理賠倍數設為5倍或10倍,有的到15、20倍,甚至30倍,差距非常大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