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骨頭雖硬,面對外力撞擊、跌倒,很容易硬生折斷。據統計,國人一年發生10萬人以上骨折事故,年齡越大骨質越差時,治療恢復時間越長,好的固定骨折材料像骨釘、骨板都獲得健保給付,可是為什麼常常聽到還要自費6~10萬呢?
據健保統計,106年全年因前臂、股骨、小腿骨、踝骨等骨折入院治療,達10萬人,在年齡分布上,從小孩到高齡阿公阿嬤都受到骨折的健康威脅。
打石膏不方便不舒服,沒人要
從住院人次12.8萬來看,可知骨折發生人數多,倒是不太需要頻繁入院治療,重點是醫療負擔卻很可觀。
骨折時,醫生根據病人年齡、職業工作所需、意願、部位、程度給予復位、吊肩帶、支架或副木、上石膏等固定支撐,或開刀固定。
以打石膏來說,小孩子骨質好,骨細胞正處快速發育期,打石膏固定最適合。成年後骨頭成形,打石膏一打要一到三個月,上班怎麼辦?台灣天氣悶熱潮濕,打上厚重石膏很不舒服,開刀內固定手術可以縮短復原期,舒適感好。這對越年長,骨癒合速度緩慢的人來說,開刀更是最棒的選擇。
健保給手術、麻醉、限定特材
健保給付開刀手術、麻醉、一般材料等費用,對於大腿骨骨折要用的髓內釘,其他骨折固定用鋼製骨板,提供限定用特材給付。
健保骨板是不鏽鋼製,較大片、厚,未塑形,術後活動範圍可能受限,與骨頭組織不好相處。對於骨質疏鬆的人來說,鋼製骨板用釘子打入骨頭,很容易因骨質間隙變大而鬆脫,固定效果變差。鈦金屬製成的骨板,較薄,不同部位預先塑形,釘入骨頭固定外,兩側骨板再互鎖,提高了固定力和穩定度,可視情況採微創手術,比使用健保骨板手術傷口要小,疼痛和恢復期得到較大幅度改善。
自費鈦合金骨板受歡迎
大腿骨骨折發生在65歲以上長輩最多,高達67%,也是威脅老人健康、生活自理能力、甚至生命最大的傷害。對於大腿骨、骨頸骨折,健保提供「鈦合金伽瑪髓內釘組」,長度17公分,打入骨髓內,促進骨折的癒合。但如果骨折情形需要大於18公分的髓內釘,健保允許用自付差額的方式使用。髓内釘植入後一定時間與癒合程度,要再開刀取出。
至於健保不鏽鋼、自費鈦合金骨板,要看情況由醫生評估是否取出,例如有糖尿病、洗腎、肝病等人感染風險,或是考慮到骨頭長期依賴骨板力量,怕變得更脆弱。有宣稱植入鈦金屬骨板免取出,不一定完全正確。
高位脛骨用骨板竟高達15萬元
自費鈦合金骨板,或自付差額使用鈦合金加長型伽瑪髓內釘組,醫療院所報價差異頗大,本站不分廠牌、功能、適用部位,調查得知費用區間如下:
鈦合金骨板骨釘組,自費4~9萬(某廠牌高位脛骨用骨板15萬元)
鈦合金加長型伽瑪髓內釘組,自付差額4~8萬
除了鈦合金骨材,自控止痛、促進傷口癒合等醫材,健保部份負擔,林林總總少不了10萬元。
規劃四種保險補償花費和收入及生活不便
應付骨折治療所需,以下保險均能提供較佳保障:
延伸閱讀
【沒保險怎麼辦】壓迫性骨折用鈦金球囊灌骨水泥,花15萬恢復生活日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