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要問問題
施小姐問:因為失能扶助險一直強調可以領回,長照險需要每年都要有巴氏量表,有關於失能扶助險跟長照險到底哪一個會比較好?我50歲,保費上的落差很大。如另以失智來說,哪個會賠?
答覆整理:
失能扶助險以失能所屬類別(神經、眼、耳、口、鼻、胸腹部臟器、軀幹、上肢、下肢),及失能程度(區分第1級到第11級)來審定。
長照險以生理功能出現六種生活自理功能(進食、移位、如廁、沐浴、平地行動、更衣)有三種以上的障礙,和認知功能經失智評估工具(臨床失智量表、簡易智能測驗)達中度,對時間、人物、場所三項有二項出現經常性辨識障礙,作為「需長期照顧狀態」的理賠條件。
這兩種的確保障範圍不同,甚難比較孰優孰劣。
但失能扶助險失能狀態的定義與社會保險如勞工保險失能給付相當,可供青壯族一旦失能後影響工作能力,或從此無工作能力,做為健康照護、生活費用來源。青壯族較適合先考慮失能扶助險。
長照險給付條件與政府長照2.0評估方式相當,主要是提供生活上有照顧自己能力障礙的保障,對老後因病、因意外、老化及體質衰弱等問題造成「需要長期照顧」,能及時派上用場,尤其是高齡者身心機能復原緩慢,事故發生後長期照顧比例高。快要進入老年期,或比較希望預備老後需長期照顧財務準備,長照險可多考慮。
失智保障上,長照險規範較明確。
(題材取自本站諮詢服務「我要問問題」)
參考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