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腦中風從搶救、治療到復健,已經有長足的進步,特別是治療期運用經顱磁刺激術,讓受損腦神經功能再度復原,可顯著改善失能程度,頗像任督二脈被打通一般。經顱磁刺激術到底是什麼樣的療法呢?
有位60歲,第三度腦中風癱瘓在床已半年的病人,同時失語症,北榮醫生採用顱外磁刺激術,加上藥物及腦壓、拔除氣切管、張力控制、肌力訓練以及整合復健等療法,終於恢復說話能力,手臂可動作,腿部可站立並行走。另一位57歲腦中風右側偏癱後5個月,在二林基督教醫院經顱外刺激術治療2個多月後,從原本都需臥床或輪椅代步且不能行走,到可手持柺杖行動,從原本日常生活全需他人照料,到可以處理簡單日常生活起居。
機器從頭頂發功,打通任督二脈
人腦有左右兩側,左腦管控右側身體運動,右腦管左側,但兩側會互相競爭腦部功能,要是有一側受損失去部份功能,健全的另一側會受到過度活化刺激,以至於阻礙受損側恢復原有功能。如果能經由神經調控原理,將受損側損傷區域周邊正常的腦神經活化起來,就能取代損傷區原有功能。經顱磁刺激(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,TMS)的目的就是藉由線圈通電後產生磁波,從頭殼將磁波送到腦皮質,重複刺激腦部神經,促進腦損傷區域周邊正常腦組織重建神經功能,幫助癱瘓者增加手、腳的力量,也可以改善語言、認知、感覺、吞嚥功能等。
所以它是一種非侵入式、不需麻醉、無痛的治療方法,免住院、門診即可,帶磁線圈治療設備置於病人頭上,很像小說裡武功盡廢的人,經由高手內力灌頂,打通任督二脈一般。
門診治療,七成病人有治療反應
經顱磁刺激術每次門診治療約30~50分鐘,每周5次,兩周作10次為一療程,每療程約1.5萬,視病情再延續療程,預估全額需自費2~5萬元。但不是人人都能接受此新穎療法,比如有癲癇症狀、裝置心臟節律器的人就不行。
台北榮總經過多年收治300名中風病人,實證顯示反應率約七成,有30~70%不同失能程度的改善。除了榮總,林口長庚、二林基督教醫院已有此類療法服務。
腦中風以外,也適用頑固頭痛、巴金森症候群、脊髓損傷或病變、中樞性痙攣、多發性硬化症、運動神經元疾病、周邊神經病變、頑性原發性耳鳴等。
已許可用於吃藥無效的重鬱症
衛福部在107年進一步核准用於重度憂鬱症治療。國內執此先驅的北榮指出,長期且反覆抗憂鬱劑藥無效,認知心理治療的反應不佳的重度憂鬱症病人,腦部特定腦區(如前額葉),出現一致性的活性功能低下,相關的腦部迴路的功能也跟著變化,而重覆經顱磁刺激活化特定腦區,成為治療重鬱症的新武器。甚至有的國家開放此療法的適應症,包括躁鬱雙極症、失智症、兒童期自閉症等。
目前提供反覆經顱磁刺激治療重鬱症,包括北榮、中國附醫、振興醫院、草屯療養院等。
醫療科技改善失能,保險規劃跟進保障
中老年中,腦中風是造成失能的主因,急性發作時在黃金搶救期內到院靜脈血栓溶解,或動脈機械取栓,降低失能程度;急性期後恢復情況不佳,有機器人步態訓練幫助復健,或採經顱磁刺激重建腦神經功能,還有高壓氧治療也是選項之一。
醫療科技進步的目的不只救命,更著眼於減輕失能程度,提高病人生活自主活動能力,當然,周延而適足保險規劃,當配合醫療科技的進化與時俱進,例如,保障失能、有一筆失能保險金,定期給付失能扶助金,提供持續復健、照護及生活上需要,顯得很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