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腳底長了雞眼、疣,會感到針刺感,走路會痛,需要積極治療時,健保有哪些給付?聽說醫療險不一定會賠,實情如何呢?
國人皮膚很常長出雞眼、疣,外觀很類似,產生的原因不同,但都會帶來生活上不便與不舒服感。
雞眼長腳底,疣全身都可能有
雞眼是因腳底踩觸地板、不合腳鞋子摩擦,皮膚角質變厚造成,它的外觀可見腫塊中間一個半透明的小圓點,好像眼珠,才俗稱雞眼。嚴重一點的雞眼侵入了皮膚較深層,走動時會感到針刺般疼痛。
疣的正式名稱叫病毒疣,顧名思義,就是因為受到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形成,來自於他人傳染,在皮膚上長出小而粗糙的顆粒狀,有一顆,或密集長出數顆。疣會出現很多地方,被感染後,身上從一處傳染到他處。長在手、指位置,台語俗稱「魚鱗刺」;長在腳底,叫足趾疣,走路會痛;長在臉上較扁平狀,叫扁平疣;長在外生殖器、肛門周圍的,就是俗稱「菜花」的尖頭濕疣。另有一種由痘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軟疣,出現在外生殖器或肛門附近、臀部、下腹部及大腿內側。
電燒、冷凍、雷射、外科手術可用
疣與雞眼的治療方法,差不多一樣,包括:
◆藥物治療 ◆電燒治療 ◆冷凍治療 ◆雷射治療 ◆手術治療
藥物主要靠水楊酸類塗抹軟化角質,需要去掉雞眼或疣組織,可靠電燒、冷凍、雷射、外科手術切除處理。
電燒:消毒並施打局部麻醉後,以電燒燒灼方式消除病灶。
冷凍:以零下196度的液態氮點或噴 ,藉由冷凍與回溫來回多次,把組織冷凍到壞死、結痂、脫落。
雷射:表面局部麻醉後,以雷射光燒灼汽化,或破壞裡面血管產生萎縮壞死。
手術:局部麻醉、切除後縫合皮膚。
健保給冷凍治療、手術切除為主
健保能否給付這些積極性治療,規範有差異:
雞眼:冷凍治療、皮下腫瘤切除術
疣:皮膚電燒灼治療、液態氮冷凍治療、皮下腫瘤切除術
健保另有給付二氧化碳雷射治療,但疣與雞眼都不在適應症許可範圍,為避免被健保核刪,醫療院所多會要求病人自費。所以,以下這些治療通常是自費進行:
雞眼:皮膚電燒灼治療、二氧化碳雷射手術、染料雷射手術
疣:二氧化碳雷射手術、染料雷射手術
實支實付新舊保單賠法不同
這些治療只要門診即可進行,所投保的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會出現賠與不賠的癥結,就在保單實際約定內容。
【舊保單】
沒有定義什麼是「手術」時,電燒、雷射治療可主張是外科切除手術的替代術式,照約定協議比照手術表內程度相當的項目計算限額後,理賠手術費用。若保單沒有提供門診手術給付項目,可能融通理賠,也可能不理賠,各保險公司做法不同。
【新保單】
當有限定門診手術需為健保支付規則第二部第二章第七節「手術」(227)時,只有外科手術和二氧化碳手術編在227,可以理賠。電燒、冷凍治療編在第六節「治療處置」(226),染料雷射不在任一支付節,依約可以不賠。
只有未限定門診手術需為健保227時,電燒、冷凍可以要求協議比照手術表內程度相當手術項目計算限額理賠。
手術保險金理賠眉角超多
實際上理賠疑義最多的,發生在定額理賠的手術保險金,包括日額型醫療保險、手術保險,即使沒有花費,憑診斷書即可請賠,賠不賠、賠多少,就存在許多眉角。
電燒、冷凍、染料雷射如前述,不在健保手術節,也多半沒有列在保單手術表內,當舊保單沒有定義「手術」時,可照保單約定協議比照表內程度相當手術項目的倍數或金額理賠,但保險公司普遍以「融通」的想法,照內部作業準則所定倍數或金額賠付,保戶未必明白協議比照的方式,與保險公司內定準則有何不同,金額有無差異。
而新保單多已明定手術範圍在227,那麼,電燒、冷凍、染料雷射均可不再賠,顏面皮膚及皮下腫瘤切除術、二氧化碳雷射手術肯定要賠。部分新保單有另外列出「特定診療」項目,部份列入這些非227的手術,例如冷凍、雷射賠1倍日額(投保1000元代表賠1千元),尖頭濕疣電燒灼1倍等。保戶接受治療前,宜先掌握自己保單的約定才對。
其他皮膚會增生的疾病,健保給付治療與保險理賠,與疣、雞眼大同小異,整理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