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血管支架治療早已是心臟血管狹窄、阻塞的主流方式,所使用的支架材質,更已進化到金屬材質可被分解、直到不見的新階段,越年輕越適合。國內從2018年底許可上市,病人需全自費,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保額夠的話,就有機會使用到此種新醫材。
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粥狀硬化造成狹窄、阻塞,是國人最常見的心臟疾病,中年後發生機率升高,近年則變得更年輕化。治療心臟血管阻塞最多的方式是植入血管支架,而支架品質隨著醫療科技和材料科學快速演進而變得更不一樣。
裸金屬支架、塗藥支架皆會留下體內異物
早期使用鈷鎳合金或不鏽鋼材質的裸金屬支架,有較高的血管再阻塞機率;後來塗藥支架出現,是在裸金屬支架表面塗覆藥物,植入後慢慢釋出藥物,延緩、降低再阻塞發生。近年支架研發出生物可吸收特性材質,藉由體內分解吸收,解決支架留存血管內的問題。
第一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,採聚乳酸材質,在血管內約2~3年經自然分解而消失。不過仍因為沒有較好的血管內壁支撐力,分解吸收速度和降低血栓發生不如預期,廠商停止生產。
鎂合金支架可被分解後消失
新一代改採鎂合金材質為主體的支架,表面混合聚合物與抗增生藥物的塗層,一方面可提供金屬支架的支撐效果,維持較佳血管暢通內徑,另一方面支架植入血管後經過血液中水分的離子交換,約一年就可分解而消失,大幅改善血栓風險,且鎂含量低,對人體無害。此種支架消失後,仍會留下不透視的鉭標記,以利日後確知植入位置。
由於有前代前車之鑑,新一代鎂合金支架,目前先適用於較簡單病灶的血管疏通,複雜病灶例如血管彎曲,還不傾向建議使用。
越年輕越合適,裝一支要13萬
一般認為,金屬支架日後再發生狹窄阻塞,同一位置無法再做支架植入,可吸收支架則在支架消失後,日後在狹窄阻塞,仍可評估使用支架治療,意味越年輕的人,越適合選擇可吸收支架。
目前國內許可一家廠牌上市,健保不同意比照塗藥支架做差額給付,需全額自費,各醫院收費不同,約11萬到13萬之間。
不同材質心臟血管支架特材費用:
裸金屬支架,健保全額給付14,099元,有部分負擔
塗藥支架,自付差額5~7萬+部分負擔
生物可吸收鎂合金支架,自費11~13萬
實支實付、手術險理賠要注意
保戶若有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,住院接受支架植入手術,住院費用、手術費用、特材費用,及健保應自行部分負擔等,均可獲得給付。保額不足的話,像鎂合金支架高昂費用,或是一次手術需植入支架數量多,就可能發生不足額理賠。另外,支架植入手術沒有編列在健保第二部第二章第七節手術內,限定227的實支實付,且將手術費與手術相關醫療費用規定在手術費用保險金項目內理賠,可能有不理賠問題。
手術險採定額理賠,可補償手術後健康損失,但是否有列入手術表項目,或限定227手術保單,有無增列包含「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」的特定診療項目,會影響理賠結果,保戶接受治療前可先掌握保單內容。